中国历代书画名家人物库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旅行、生活与速写——叶浅予“自选”作品办展
来源:中国艺术名家网   作者:王三石   发布时间:2020-10-15 10:44:46

内蒙古草原盅碗舞(纸本、彩墨) 叶浅予 

  “我走过很多路,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生活。旅行、生活、速写这三者,在我的艺术实践里结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我把这三者的联系称为我的艺术生活方式。 ”著名漫画家、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叶浅予曾这样说。他在自己的“艺术生活方式”中,将其深厚的速写功力融入中国画,开创了中国人物画新境界;在长期担任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期间,他创立了“传统、生活、创造”三位一体及“临摹、写生、创作”三结合的中国画现代教学体系,对现代中国画发展影响深远。

  7月30日至8月31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里,观众们可以欣赏到380余件表达这种“生活方式”的叶氏作品——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典藏研究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自强不息——叶浅予自选速写作品研究展”从叶浅予自选的700余件速写作品中遴选出本次展览作品,以“各地采风”“戏曲人物”“舞蹈形象”“体育运动”“动物世界”“植物花木”六个单元全面展示叶浅予速写作品的魅力;同时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院藏的中国画20件,来揭示叶浅予从漫画创作转向中国画创作的历程,这其中,速写正是搭建二者之间桥梁的逻辑关系。本展已列入“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

  “中国的古典画论里面有这么一条理论,叫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意思是画家应该多读书多走路来丰富知识和生活,用以达到艺术的高峰。今天看来,读书行路不仅是画家的基本修养所需要,更是丰富创作的题材和形象所需要。”1963年,叶浅予曾这样说。他喜欢旅行,特别喜欢坐火车和坐行驶在内河的小火轮旅行,“一路走,一路可以见到人、见到树、见到山、见到水、见到庄稼、见到烟囱、见到房屋、见到街道。如果坐轮船飞机,见不到那么多东西,我的速写本便缺少用武之地了” 。

  他曾记录1960年在广西旅行,从南宁到百色,坐汽车一天可到,车快路颠,好山水、好人物照眼飞过,失之交臂,心里惋惜;回程的时候改乘右江的小火轮顺流而下,“这一路生活丰富极了,我的速写本记录着下列许多形象:百色码头的早雾、船上的早餐、一个背负孩子的旅客、沿岸的香蕉林、渔舟、水手、一群鱼鹰横过右江天空、第一个停泊的码头、扬水站、水牛渡江、一列拖渡、夜航灯标、航标工、汽车渡口、甘蔗林、水上人家、江边羊群、旅客群像。 ” 1958年,他曾两次到十三陵水库工地,第一次是参加劳动,只利用休息时间画了几页画,第二次则是完全为了创作。“一天之内画了五六十页,达到了我的最高纪录” 。叶浅予在1958年到1959年间的速写本上,有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场面,有人民公社初创时期集体劳动的场面,有大面积深耕试验新农具的场面,有多穗玉米结实30多枚的形象,有知识分子向农民学习的形象……

  这些速写本上的形象,大部分是在不经意间画下来的,寥寥数笔,只留下简略的部位和粗糙的轮廓,不求严格形似,却可以唤起愉快和美丽的回忆,从而启发创作构思。“我发觉,路走得愈多,兴趣也愈广,速写的内容也愈丰富。现在,山水、花木、鸟兽、虫鱼,以及机器、家具、房屋、车船都进入了我的速写本。 ”对叶浅予而言,速写本就是他的旅行日记,“翻翻日记可以温习生活,引起回忆” 。

  在“日记本”中,最多的自然是人物形象,特别是舞台艺术形象。画舞台速写,特别是捕捉瞬息多变的舞蹈动态,需要特殊的本领。画家卢沉曾说,正是在这一高难度的领域,充分显示了叶浅予高超的速写才能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叶老的舞蹈速写有两种,绝大部分是在看戏看舞时当场画的铅笔速写,用笔快速、果断、一气呵成、形神兼备” 。“我的许多舞蹈速写,严格说来,都是凭记忆画下来的,你想,舞蹈动作那么快,笔的速度哪能赶得上?有些人写信问我,怎样才能把一瞬间的舞蹈动作画下来?我不得不把这个‘秘密’告诉他们。且还告诉他们,这还取决于是否掌握了动作的规律。要掌握舞蹈动作的规律,必须懂得舞蹈,最好自己也能舞几下。能这样,就能理解这个动作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能理解,就能记忆。 ”画家杨力舟表示,叶浅予的舞台人物虽然用笔果断、落墨肯定、神采纵悠,然而疏放生拙,自然而然地于“拙”中见唯美,天真入稚拙之美,而不以俗媚轻滑取悦于人。

  同样是“运动” ,叶浅予能把舞蹈人物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得心应手画得愉快,却对捕捉动物园里的松鼠和猴子的动作感觉“相当吃力”。原因似乎不言自明:“我对于动物,远不如对于舞蹈那么熟悉。 ”

广西风景之六(纸本、铅笔) 叶浅予 

  叶浅予还是“喜欢人”,“人的情态、人的活动和人的关系是我的主要研究对象”“描写人的动态,是我最下功夫的地方”。对于当下颇为流行的以模特摆姿势进行的所谓“写生”,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他就形容其为“要活人扮成死人那样”,表达了反感:“我不喜欢人们摆一个姿态,或一本正经坐在那儿让我画,这样画,对象既做作又紧张,他的真实神情必然被掩盖起来,那还有什么劲。”“我不反对用较长时间刻画一个深入细致的形象,但这完全可以利用死的模型如静物或机械人来做练习,对着一个活人那样去消磨时间,似乎有点残酷。 ”

  叶浅予喜欢人的“情态”,也在速写中更看重表现“神似”:“观察人的情态意趣和精神面貌,必须在这个人的日常状态和自然流露中去默察意会,不能让人正襟危坐,装腔作势,而失去本真。所以一贯主张画人要在对象不注意你画他的情况下去画,不然,就不能达到神似。画速写的好处,就在这里。 ”他当然也表示,速写有自身的局限,它长于对生活进行概括扼要的描绘,而短于精微细致的刻画;因而造型技能的训练,应该两面兼顾,才合乎要求。

  叶浅予毕生从事速写艺术,本不离身、手不停笔。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速写伴随了其艺术生涯的始终,留下了大量速写作品,是他“自强不息”艺术精神的感人写照和极其宝贵的艺术遗产。展览因而以此为题并单独辟出“自强不息”篇章,展出了从1947年起到1992年叶浅予所画的80册速写本,见证了他异常勤奋和“自强不息”的艺术道路;其中的很多作品准确标注了速写的时间、地点、内容,对整理叶浅予诸多未署创作年代的作品提供了非常准确的判断标尺。而展览副题中的“自选”,也并非是主办方故弄玄虚的“标题党”:叶浅予曾任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他将一生的重要创作和收藏都化私为公,分别捐赠国家相关机构和家乡;而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的作品尤以速写作品最成体系,亦由他亲自精心选出,并按年代先后和题材分类整理,基本涵盖了其艺术创作的完整时间跨度和全部题材类型——此展为叶浅予“自选”,此言非虚。


Copyright @ 2013-中国艺术名家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13911313806 邮箱:wlnhm@yahoo.com.cn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 邮编:1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