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书画名家人物库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中国书画史上著名的父子艺术家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站   作者:王三石   发布时间:2019-12-26 14:42:00

  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细看很多行业的领军人物,多少都会与家庭有些关联,如果细分到书画领域更是 举不胜举,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来看看中国最著名的父子艺术家作品。

       王羲之&王献之

    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宋拓本

    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受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王献之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父子合称二王。

    唐太宗&唐高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李世民酷爱书法,其书法以隶书见长。他身体力行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他的书法初师承于隋之书家史陵,又经常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切磋书艺,后钟意于王羲之,还亲自写了《晋书·王羲之传赞》。贞观十四年他将自己的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又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能学其形势,惟在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唐太宗《晋祠铭》拓本局部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二十三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李治的书法行笔婉妙,在帝王中书法苍劲豪迈,圆润俊华,不逊于名家。他的书法承其家法,笔致神采奕奕,十分遒美。

▲唐高宗《李勣碑》局部

欧阳询&欧阳通

    欧阳询字信本,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欧阳询书法完美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严谨工整,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被称“唐人楷书第一”。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欧阳通是欧阳询之子。初拜兰台郎,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转司礼卿判纳言事,二年为相,因反武承嗣为太子被害。工于楷,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欧阳通楷书虽出于父,但却写得更瘦硬,更劲挺,特别是主笔横画在收笔时末锋飞起,富有浓重的隶意。他的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等。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苏洵&苏轼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是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书法草书深受怀素影响,苏洵书法尚晋唐笔意,气韵有余。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苏洵工于书法,传世墨迹有《与提举书贴》、《道中帖》、《陈元实夜来帖》。

▲苏洵《道中帖》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苏轼《跋吏部陈公诗帖》

米芾&米友仁

    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阳。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对书法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作品酣畅淋漓。宋徽宗诏他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德忱帖》

    米友仁是米芾的长子,深得宋高宗的赏识。与其父两人乃宋代书画之宗师,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米和大米一样,能书善画精鉴藏。米芾创米点皴,点形阔大,称大米点,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技法之一。小米也善书,但这方面不能望其父之项背。在绘画上,他将米点皴法缩小,人称小米点。北宋宣和四年他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备受高宗优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

▲米友仁《动止持福帖》

赵孟&赵雍

    赵孟是元代书画家、文学家。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在其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

另外赵孟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 《人骑图卷》

赵雍为赵孟次子。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他的书画继承家学,赵孟尝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书善正、行、草,亦长篆书。精鉴赏。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赵雍《狩猎人物图》

文徵明&文嘉

    文徵明字徵明,是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他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他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他的书法则是博飞专精的典范,尤其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文徵明 《登君山图卷》

    文嘉是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他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文嘉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一体。”詹景凤亦云:“嘉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径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

▲文嘉《设色山水图》

结语

    中国自古书香传家,门第之间诗书教化,这种父子同时名垂青史可谓是极其让人艳羡了。从以上例证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影响对孩子有多么重要。来源:净说历史

Copyright @ 2013-中国艺术名家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13911313806 邮箱:wlnhm@yahoo.com.cn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 邮编:1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