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书画名家人物库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浅聊当代艺术收藏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站   作者:王三石   发布时间:2019-12-26 14:53:01

 原标题:艺术收藏本身就是一件冲动的事?

西雅图艺术博览会上的利希滕斯坦的出售作品,摄影:陈睿
Seattle Art Fair 是西雅图一年一届的艺术展,来自世界各地200 多家知名画廊在这里展示当代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各种媒介、各种题材,应有尽有。我在西雅图居住快有三年了,因而得幸每年都去艺术展上逛上一圈,渐渐也对当代艺术及艺术市场有了些了解。
这半年,我认识了一两位做艺术会展和艺术拍卖的朋友,让我在欣赏一幅充满新意的作品同时,也不由自主地会留意一下它的价格。一来二去,我发现,艺术品的商业价值存在很多复杂的规则,尤其是在现当代艺术的领域。那些标着300,000美元的彩色圈圈,为什么值这么多钱?
 
Alexander Calder (American, 1898-1976). 他以动态雕塑和金属丝雕塑而闻名。
他的绘画作品多以弯曲的线条和几何形状为主。这幅作品的标价是323000美元。摄影:陈睿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自人类认识世界以来,或者说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逐渐融入了我们的基因。无论是古希腊的美学进程,还是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演变,所谓的“栩栩如生”在艺术领域中一直都是褒义词。而摄影术发明之后,绘画才被真正解放出来。去除了“还原真相”的再现功能,绘画抛去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些元素,变得更加纯粹。
 
西雅图艺术博览会
如果你观察一下当今的艺术市场行情,以抽象主义为代表的各类现当代艺术作品反而更有商业价值。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艺术拍卖的价格排行榜上,也在各大画廊的主打作品中有所体现。对此,我和在拍卖行工作的朋友小A曾进行了一番讨论:
我:这么转了一圈,都是那些看不懂或者无题的作品最贵?
小A:人们倾向于购买充满情绪的作品,看不看得懂,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你这口气让我觉得,艺术收藏果然是挥金如土的有钱人的游戏。
小A:本来抽象艺术,或者大部分的当代艺术都是有欣赏门槛的。艺术博览会为什么会有那什么多画廊参展,一是为了卖画,二也是为了挖掘艺术家。你不觉得,这两年新媒体的作品变多了?那是因为更多的画廊愿意开始收藏这类作品,这就是商业价值。
西雅图艺术博览会上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摄影:陈睿
我:我挺喜欢新媒体和多媒体的艺术作品的,让艺术变得更多元。但如果就如你所说,因为新媒体有市场,所以更多这类的作品被我们看到,那是不是也影响了艺术家本身呢?
小A:你是说艺术家因为市场价值开始趋同于市场的喜好?
我:我没说这么直白。我总是觉得,艺术创作应该完全是艺术家个人灵感的产物,而不是在经过市场分析后的选择结果。
小A:艺术价值和艺术本身应该是要分开的。我相信,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中都有很严谨的思维。但一幅作品创作出来了,人们给予它怎样的商业价值,或作者本身认为其具有怎样的价值,就里面就是画廊和拍卖行的工作了。
我:如果就艺术收藏的价值而言,除了艺术品的物件本身,艺术家本人也是无法分割的吧。很多大画家的草稿就是比一般画家毕生的大作还要珍贵,或者说创作者的名气会让作品本身产生很多争议的点,而有争议、有讨论性,就是对艺术的一种极大肯定。
 
画家小布什和老布什
小A:这一点我是同意的。你知道,小布什从总统位置下任后就开始做画家的事情吧。前几年,他办了一个名为《领导的艺术:一位总统的私人外交》的首次个人画展,展出了一批人物肖像画,从自己的老爸老布什,到普京、默克尔等24幅各国政要的肖像。这样的绘画风格和绘画主题也就只能他来做,不谈论画画得好不好,这其中创作者的独特性就是他独到的商业价值。
聊天的最后,小A 告诫我:一定要理性面对艺术收藏;就像是我已经可以买得起似的。但是,反过来一想,强调“理性收藏”是不是就意味着艺术收藏本身就是一件冲动的事情呢?
 
2014年,小布什举办了自己名为“领导的艺术:一位总统的私人外交”的首个个人画展。有人把小布什誉为“内在的伦勃朗”,伦勃朗很注重脸部的内在气质,并着意于其中蕴涵的内在语言。
小布什自己则说画画是看了丘吉尔的书《绘画作为消遣》(Painting as Pastime)后受到的启发。
关于艺术创作的一些讨论,让我产生了更多衍生的思考。有人将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看成是传统写实艺术的对立面,认为抽象艺术是对写实艺术的背叛。后来,我意识到,尽管抽象艺术与写实艺术是那样的相貌迥异,但两者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从本质上看,西方写实艺术和抽象艺术都是理性主义的产物,两者的区别只是牛顿的古典物理学与爱因斯坦的现代物理学的区别。
 
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这一点,在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滴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波洛克是美国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他自创了滴画法,就是把巨大的画布平铺在地上,用钻有小孔的盒子、木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作画时和画布的接触不固定在一个位置,而是在画布四周走动,从而形成一个无上下顺序、无中心的复杂图案。在一个采访中他提到,“现代艺术的注意力是时间和空间。艺术是表现内在的世界,如活力,运动,情感以及内在力量,而非图解社会”。
 
“No.5 1948”是Jakson Pollock 著名的一幅作品。2006年这件作品以1.4亿美元的价格售于收藏家大卫·马丁内斯。创下了当时世界拍卖史上的第二高价。
之后,有一些画家开始创作类似的创作方式,但并没有人能超越波洛克的成绩。当我们看到一幅画作的时候,因为理性基因的驱动,有时候会忍不住去解析这幅画的创作,人脑会试图重现作者的绘画过程。所以,当人们看到波洛克的“滴画”那如宇宙一般的复杂层次时,会在脑子中想象一个艺术家尽情挥洒颜料的过程;这时候,画家本身的创作过程,如一种舞蹈性的动作也成了作品内容的一部分。
 
在采访中,波洛克坚持表示,自己画中的每一点、每一线都是他刻意做出来的;他宣称,在他的画里“没有意外发生的事”。经过几次类似的采访后,波洛克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态度在当时的圈子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所有的线条和排布都是刻意为之,听上去有些虚伪,随心所至才更符合人们对抽象派的认知。
“没有意外发生的事”可能在一批俄国画家那里才是事实。如康定斯基所说,数学是一切抽象表现的终结。确实,一个缺乏数理知识和几何语言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真正意义的抽象绘画作品的。随着看展经历的累加,和一点点艺术审美的构建,我此刻更加认同康定斯基的这句话。
 
康定斯基抽象绘画
在波洛克成名的许多年后,一群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想用极科学的方法证明波洛克的滴画有明显的分形图案性质。他们将波洛克式分形图案与另一幅相似、但没有运用分型法则的图案放在一起,邀请120人鉴赏。结果,113人认为波洛克的画作更美。科学证明,在这看似杂乱无章的混乱线条中,的确存在着某种规律。这批科学家也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发布在了著名的《Nature》上,这看上去,就像是一场理性分析为抽象艺术正名的仪式。
不过,人们肯定波洛克的艺术价值,不单单是肯定分形图案,更多的是他运用色彩的方式,甚至是作画的风范。在西雅图艺术展上,因为流媒体的大量应用,你在欣赏一幅画作的同时,也能在旁边的视频上看到艺术家制画的过程,甚至可以观赏到现场作画。早些年间,你去看当代艺术,可能还能听到周边人议论“这画得什么,我都可以画”;可现在,新媒体艺术和综合媒体作品的普及加大了人们拆解作画过程的难度,从而让人们更加关注作品本身。
 
西雅图艺术博览会上的考尔德的出售作品,摄影:陈睿
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花这么多钱去买一件艺术作品?自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是两回事,一个商业价值很高的艺术家除了作品成功以外,还有很多额外的成因。这在方面,日本的一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海外市场的大规模兴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西雅图的艺术展上,好些东京的知名画廊前都是人流攒动,这大概要感谢日本当代艺术“三剑客”的影响力(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和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
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作品展现场,摄影:陈睿
2019年八月,我去香港,在朋友的推荐下去大馆看了村上隆的“MURAKAMIVS MURAKAMI”个人艺术展,感触颇多。
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作品展现场,摄影:陈睿
村上隆应该算是当代艺术界最商人化的艺术家之一,他从来不避讳谈钱。他的作品是结合日本动漫文化的超扁平化的风格,先得到欧美市场的认可才回到日本。置身大馆的展厅内,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半个小时就能看完的大型展览,在被所有重复拼接图案的冲击下,看的人很容易就会审美麻木。但同时,你也会发现,人们停驻艺术品前照相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他们欣赏作品的时间。可能,艺术营造的氛围也是当代人们自我表达的修容工具。
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作品展现场,摄影:陈睿
村上隆的一幅画可以卖到一亿日元的价格,其艺术符号也经常跨界出现在奢侈品的设计中。他用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于当代日本在亚文化中的迷失;但是,正是这种“漫画式”的风格也让人们对其商业化艺术表示不满。展览中,村上隆展现了很多他对艺术与市场的关系。大部分艺术家都具备着很强的“业务水平”,这里的“业务水平”指的是艺术家有着高质量、高效率的艺术创作之余,还具备着强大的洞察力、行业分析能力以及天赋性的直觉等等,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把自己的艺术做到最大化变现。
 
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作品展现场,摄影:陈睿
当人们讨论他的艺术作品时,是在讨论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呢?还是在议论这种感官刺激背后暗涌的商业价值?很显然,东西方的艺术市场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就村上隆自己而言,他信奉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观点,艺术就是传播。毫无疑问,这俩人在艺术界都是赚钱最多的两位大佬。于这二位而言,艺术,它的活力就在于利用与操纵大众,而它所显示出的商业性、或政治性的特别之处,就是来自于商业对艺术的极度自由。
那么,艺术在不断商业化的步伐中能保持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么?收藏家也能一直保持某种程度的理性选择么?我兜兜转转在交错的展厅里,看着那些已经贴上黄点的作品(已售待取),陷入了新的思考。
(图片来源于布林客BLINK)
Copyright @ 2013-中国艺术名家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13911313806 邮箱:wlnhm@yahoo.com.cn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 邮编:1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