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书画名家人物库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拼将岁岁赚三馀——新春访名家沈鹏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站   作者:王三石   发布时间:2019-12-25 21:20:05

沈鹏近照 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春节前夕的一个下午,我们一行人前往书法家沈鹏家中拜访,阳光暖暖,兰香微微,在满室墨香里,环顾着满满当当的“书”与书,听老先生讲述他的创作。

生于1931年的沈鹏,今年已经88岁,依然思路严谨,表述清晰。他笑眯眯地指着书房墙上新写的对联“有豕家中宝,立人位至诚”,告诉我们己亥年联句的由来。书作笔底藏锋,颇具趣味。该联句以春联的形式发表在今年2月5日的光明日报上。生肖兔年与龙年他也分别在本报发表了两个联句:“兔毫落墨三江水,国事开春八阵图”,“龙孙吐节存高远,风羽摩云振大千”。这两个联句诗与书俱佳,笔力千钧,秀里藏锋,气象万千,刊登后广受好评。

厅里堆放着这些年沈鹏陆续出版的书籍,其中三馀系列最引人注目,包括《三馀吟草》《三馀续吟》《三馀再吟》《三馀诗词选》等。沈鹏解释,“三馀”出自三国时董遇教人利用时间读书的典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利用闲暇时间,沈鹏笔耕不辍,收获渐丰,自己作诗曰:“柱下倘能随老子,拼将岁岁赚三馀。”

沈鹏不仅是书法家,也是美术评论家、编辑出版家,更是学者、诗人。诗与书于他而言,有如连理枝与比翼鸟,同气连枝,血脉相通。人们欣赏他的书法的同时,兼以吟味诗句。书美与诗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古语有云,“诗言志”“书,心画也”,沈鹏的书法诠释了两者在表达思想、意志、情感根本点上的一致性,于“书美”中见“诗美”,于“心画”中闻“心声”,诗书合璧,令人回味无穷。赵朴初曾赞其书法“大作不让明贤,至所欣佩”,而启功也曾回忆,“仆获交沈鹏先生逾三十载,观其美术评论之作,每有独到之处”“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

沈鹏在所发表的书法评论中一再强调“书为心画”这个创作原则,并且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尽可能地将自己摆进创作中去,用诗文写下身边事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再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创作感受和心得。

他的作品中由于有具体事、具体人以及即时性的情感表达,所以往往会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书法的真正意义在于反映生活、反映人生,在于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枯燥、重复、奔波的生活有时会磨钝人们的触角,使人忽略简单平凡生活中的可爱之处。沈鹏说:“生活中的诗意无处不在,重要的在于发现。我一生都在为发现努力。”源于对生命与生活的真爱,沈鹏的诗歌富寓书采,书法满溢诗情。

采访中,对于当代书法,沈鹏认为:“某些青年人对笔法、结构掌握较快,追求外在形式感与点面的视觉刺激,却面临着原有文化的缺失,减弱了耐看性与文化底蕴。”沈鹏指出,今天的书法已然“专业化”,“专业化”可能促进了对书法的专门研究,但这是在丢失了普遍“社会化”情况下的“专业化”,实际上书法的根基削弱了。沈鹏说,书法家不应简单地被视为“笔杆子”,如果书法家仅凭“技术”就可以表现“内容”,书法艺术的独立性何在,书法的本体何在?书法如果远离文化,远离人文精神,便失落了自身,失去了本质。“专业化”促进技巧提高,但书法家还需要远比技巧更重要的素质。沈鹏曾经用16个字概括过书法工作者的全面修养: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

书法怎样影响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人的审美意识?谈到这个问题,沈鹏说,现在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他认为不可忽视人文思想,要尊重人的创造意识,要教人懂得爱。人文思想与书法有直接的关系,人文修养关系到美育,提高艺术欣赏水平从长远来看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很有意义。对当代书坛而言,尤其要注意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即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同时,要尊重艺术个性,尊重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呼唤原创精神,应该以更加包容与开放的心态面对传统,面对古人、今人和世界,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所有有益的文化艺术的营养,同时还要善于在生活里发现美。讲书法,生活里面很多东西都可以对我们有启发,并不只是停留在“永字八法”上。

一下午的时光,沈鹏笑声清朗,谈兴颇浓。看到年近九旬的老先生这样的精神状态,我们也颇感欣慰。采访结束的时候,沈鹏欣然提笔,为广大读者写福送福。他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报以介福”,这个福是大大的福。他希望大家享福也造福,福分便能长长久久。

Copyright @ 2013-中国艺术名家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13911313806 邮箱:wlnhm@yahoo.com.cn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 邮编:1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