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精舍(中国画) 曹仁容
苏州历来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人间天堂,自古至今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绵长。唐代张继有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画史上有以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苏州多处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刺绣、苏州评弹久负盛名……曹仁容作为出生于苏州,成长于苏州的农民画家,深深热爱着这片人杰地灵的水乡故土,他以朴实诚挚的笔触,经年不断的耕耘,抒发着对家乡美景的深深留恋,把自己对家乡的毕生情感,印刻在他对苏州一园一景、一草一木的描摹之中。
曹仁容生长在苏州郊区光福窑上村,自幼便喜爱丹青绘事,初中毕业后考取南艺附中,却由于历史原因失去了深造的机会。1962年师范毕业后下乡务农,当时苏州吴门画苑开展对外出口业务,复制古代书画作品销往海外,曹仁容因有绘画基础被选中作为画工之一。他经常临摹吴门画派诸家的作品,特别喜爱临摹仇英的青绿山水。通景、中堂、立轴、册页、扇面、书签他都画过,为他今后从事专业绘画创作打下了传统的艺术根基。
窑上村,三面临山一面傍湖,每到春天,山上梅花漫山遍野,风景十分秀美,吸引了绘画界人士纷纷前往采风写生。吴作人、萧淑芳、卢沉、白雪石、于希宁、程十发、唐云、陆俨少、钱松嵒、宋文治等都曾光临窑上,并和曹仁容有过交集。曹仁容一家热情好客,每当窑上早春梅花开放之时,曹仁容便寄信捎去消息,画家们往往三五相约来此写生,有时在曹仁容家中住上十天半月,吴中画家谢孝思、费新我、张辛稼、吴养木等都曾在曹仁容的家中当过座上宾,正因为这得天独厚的特殊机缘,曹仁容有幸得到名家大师们的指点,不仅绘画技艺大为长进,还对中国画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1983年,其作品《吴中胜迹》四条屏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农民画展” ,令他受到县里重视,被落实进吴县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工艺设计,为服装、刺绣等做图案设计,由于工作出色曾多次受到表彰。
2003年,曹仁容从单位退休,他不忘初心,重新拿起了搁置多年的毛笔,继续中国画创作,他惜时如金、勤奋笔耕、孜孜以求,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要展览并获奖: 《枕河人家》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展” ; 《石湖串月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展” ; 《胥江两岸春意浓》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苏州胥口太湖情中国画提名展”等。除此之外,他的作品还多次应邀赴国外展出,并出版《吴中风光——曹仁容画集》 《曹仁容风景写生集》 《苏州水城全景图》等图集十余册。
曹仁容把自己的人生阶段归纳为几个20年。从出生到1962年为第一个20年,他在家乡求学成长,度过自己的青少年时期; 1962年到1983年为第二个20年,他为“吴门画苑”作画出口外销的过程中,临摹了大量古代绘画,并转益多师,得到诸多名家指点,成为自学成才的农民画家;第三个20年,他在吴县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暂别心爱的中国画事业,专心从事工艺美术图案设计;退休后的20年,是他真正“从心所欲不逾矩”的20年,也是厚积薄发的20年,他重新拿起毛笔,到苏州各地采风写生,潜心创作,绘制了大量吴中胜景图,并确定了他绘画作品的个性化风貌。
曹仁容的作品,构图饱满,每一处都精心描摹,可见他在创作时,是极度虔诚的。其作品常为全景图式,如《天平山》 《灵岩山》 《上真观》等,景物布满画面,每一笔每一画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这种一丝不苟的画风,与他兢兢业业、务实求真的性格特点一脉相承。画面多采用“散点透视” ,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 —— “焦点透视”符合人们视觉观察的客观实际,景物由近及远,汇聚于极远的灭点;而采用“散点透视” ,画家的立足点不固定,画面往往多视点、多角度,便于充分表现空间跨度大的景物。曹仁容的作品,往往以“平远、深远、高远”的中国画“三远”视角,刻画楼宇寺庙、密林青山、园林佳境等,观其作品,视线可上下游曳、左右环顾,令人好似亲临吴中胜地,产生无比亲切真实的可游、可居之感。
作品如果一味遵循法度、恪守陈规,终将失去活力,曹仁容深谙这一点,因此他虽在用笔上严谨细致,于用色上却大胆求变,不拘常法。他不仅发挥中国画颜料的特点,还汲取水彩画用色长处,画面不仅有传统中国画的水墨意趣,还呈现出明丽通透的视觉效果。 《石湖串月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主要依托色彩的变幻来营造意境。画面中,远处的长桥廊宇隐没在氤氲的夜色之中,近处为大片的湖水。夜色下的湖水通常是一片灰暗,但曹仁容却大胆采用蓝色来描绘水面,水面反光之处则留白,营造出湖面波光粼粼之感。一轮明月坠入水中,水鸟惊起四处飞散。那如梦如幻的意境,不禁令人深深沉醉其间。又如《金玉满堂》 ,描绘了一处农家庭院场景,屋舍门窗紧闭,院墙斑驳,让人想起“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诗句。一棵银杏树斜插过来置于画面前景,黄色的银杏叶缤纷亮丽,与老屋的陈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老屋经过岁月洗礼的历史沧桑感,别具一番情致。
曹仁容的绘画主题始终未离故土。他出生于吴中,成长于吴中,心中虽无乡愁的凝重,却有乡情的醇厚。他的作品,一直围绕着家乡的山水草木,笔触抒情而眷恋。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曹仁容也曾有过迷茫。乔十光的一番话启迪了他:“你的家乡这么美,那么多名家大师都纷纷前来采风写生,为何你还要向别处求素材,身边的美景不就是你最好的素材吗? ”一语点醒梦中人,从此后,曹仁容确定了绘画方向,他着力刻画家乡的山山水水,年复一年,矢志不改。苏州园林、水乡古镇、东山西山、庙宇楼阁、小院人家,都成了他绘画的题材。他的作品就像一幅幅吴中胜景图,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又像一首首隽永的小诗,充盈着流光里的怀旧之情。
苏州的深厚文脉给了曹仁容无穷无尽的艺术灵感,这份滋养已经渗入曹仁容的灵魂之中,他从古典传统和当代文化理念中汲取精华,结合吴地的秀美风光,以清雅俊秀的艺术风貌,记录了苏州的风景名胜、城市的发展变化,作品带给人们无限的审美享受。著名画家张继馨评价他的作品时说道:“曹仁容的这些姑苏水乡系列新作,充分展现了古韵今风、和谐苏州,使人文太湖、东方水城的三万六千顷和七十二峰的太湖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苏城,在他的巧密精思、置阵布势的笔墨间美妙地显露。 ”
如今,曹仁容已年逾古稀,但他并不觉得自己垂垂老矣,相反,他的作品却愈加散出被岁月打磨、沉淀后的光华与璀璨。在当下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里,他始终坚守内心的这方净土,对艺术心摹手追、孜孜以求,其精神不能不令人感动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