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东段。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郧西县相望,东、南部分别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西与旬阳县相连。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
白河博物馆藏有一件“箕昜”青铜缶(见图),今和同好一起欣赏。
“箕昜”青铜缶。通高28.6、腹径21、口径14.4、底径15.5厘米;盖径14.5、高8.6厘米;圆环捉手径9厘米。捉手的口沿及壁面高浮雕密密麻麻的正卧、反卧的“e”,很别致。捉手圆环由4瓣弧形斜片与盖面连接。盖的肩部纹饰带宽2.5厘米,等距离饰高浮雕6个直径2.5厘米的火纹(也称圆涡纹、涡纹或囧纹),火纹之间由兽目纹铺满地。盖壁上下饰两道凸弦纹,其间为素面;缶体直口,鼓腹,圈足。口沿下为高1.9厘米的素面短颈,可被盖扣住。溜肩,肩一侧素面、另一侧有8字铭文。肩与上腹部之间饰两道凸弦纹,其间宽4.3厘米构成装饰区,两侧各置一双环形钮,钮穿双节提环,提环末端呈“凵”字形。两侧环钮间各饰4个直径4.3厘米的高浮雕火纹,火纹与环钮间由雷纹铺地。下腹壁素面,渐收下至外撇圈足。
青铜缶一侧肩部铭文。4行,行2字,作弧形排列,8字为:“箕昜之永倬用孙初”。青铜缶体可见一道竖立纹范线。青铜缶底面可见斜网格范线。
襄渝铁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的一项重要铁路工程。铁路全长916公里,起自襄阳,经莫家营、谷城、十堰、白河、旬阳、安康、紫阳、万源、达县,西至重庆。1968年开工建设。全线由铁道兵组织施工。铁道部两个工程局,以及配属施工的民兵与学生等军民。工程建设高潮时,83万多人参与大会战。经过全体施工人员共同努力,1973年10月19日,襄渝铁路全线接轨通车。
1970年8月,修建襄渝铁路施工中,在白河县东郊一座破败不堪的楚墓泥水中发现这件“箕昜”青铜缶,是楚国风格,属战国器物。
这件“箕昜”青铜缶,应是一件尊缶,是一件盛酒器,有的也作乐器。古人用缶多是陶质。考古发现,只有较大的少数墓中才有青铜缶。《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謌,象形。”青铜缶的祖型当是陶缶,缶之确认乃由于自铭,蔡侯朱缶,蔡侯申尊缶以及栾书缶等皆有自铭。缶原是大口陶容器的泛称。青铜缶器型可因地域、时间而有所变化。其实缶与瓿是同一类器。马承源主编的《中国青铜器》中说:“青铜尊缶见于春秋中期,皆敛口而大广肩的形状,出土的器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