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深处的习书之乐
——记山东农民书法家张冠勤
张冠勤作品
72岁的农民书法家张冠勤在山东省寿光市经营了一家门面不大却古朴雅致的汲古斋,做点书画装裱生意。店内也悬挂着他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
说起什么时候与书法结缘,他笑道:“小时候村里有一位大爷张金山,他的字写得很好,我就跟他学了。”未曾想,这一路爱好下去,从跟着学到自学,到成为中国书法函授大学寿光分校的一名学生,再到频频在各种书画展上获奖。他的人生和书法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讲起书法,张冠勤没有一套套的理论学说,他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创作。“我特别喜欢写古诗词。”那些优美典雅、隽永深长的古诗词带给张冠勤平凡人生无限的诗意和畅想。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窗前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这是宋代诗人周敦颐的诗作《暮春即事》。张冠勤用舒展、流动的行书写就,笔毫使转流畅,轻重适宜,行遒劲于婉媚之中。他又书唐代李涉的诗作《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学书,于张冠勤而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管是临摹欧颜楷书,还是“二王”和米芾的行书,或是研习孙过庭的《书谱》,他总是不求速达,苦练基本功,从追求形神兼备到挥洒自如。几十年如一日的创作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个个意外之喜,多年来他先后在山东省以及全国多个书画展览与比赛中赢得佳绩,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
在他的汲古斋内,悬挂着一幅行书作品,那是宋代诗人程颢的诗作《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张冠勤说,书法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正如此诗心境。他在创作这幅行书作品时,力求多骨少肉,得米芾书法韵势,结字俏雅隽秀,既有瘦金之感,又不失饱盈之态。
人生七十古来稀,张冠勤的书法创作意在笔先,他所选择书写的诗词总是折射出他旷达的人生态度。比如,李白的诗作《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杜甫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张冠勤一遍又一遍写就这些中国传统经典诗词,他的内心感受到的是难得的自在从容。“我的家人对我从事书法创作并不反对,总是默默地支持我。”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张冠勤在书法上的付出是投入大于回报。慢慢的,随着他的创作获得更多的认可,他的作品也开始有“身价”了,但专心致志从事书画装裱的他对于自己书法作品的市场倒并非很在意,而是随性随缘。
除了研习行书,张冠勤也在草书创作上下了一番功夫。他创作的草书作品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笔势连贯、气势雄浑,既灵动飘逸又古拙憨然。在草书作品张继诗作《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刚柔互补,更具苍茫之气。“月落”“江枫”“姑苏”“夜半”浓墨落笔,奔放激越,与其他枯笔形成反差,奇趣乃出。
张冠勤将所书陆游诗作《冬夜读书示子聿》挂在窗边,每当阳光照进房间,他总会时不时看看这幅作品,品味着诗句中的深意:“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习书一生,只觉学无止境,书海浩渺,迎朝阳也好、落日也好,光阴深处,岁月静好。与书法相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